分析员:东盟须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吉隆坡11日讯)分析员指出,为应对全球保护主义趋势日益加剧带来的挑战,并维护区域贸易的稳定性,东盟应积极向其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和中国,争取更加公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特别是在棕油、清真产品以及电动车电池关键矿产等战略性领域。

玛拉工艺大学媒体与信息心理战术研究中心的政治与安全分析员诺尼万迪博士接受马新社访问时指出,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棕油出口国正受到环保标准等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此外,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长期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逆差显著。

“美国将会从8月1日起对马来西亚部分出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举措应当促使东盟更加团结一致,积极争取更广泛地进入高价值的国际市场。”

虽然欧盟常将东盟视为战略伙伴,但他认为,东盟实际上依然面临市场准入受限的局面,包括实施《无毁林产品法规》(EUDR),却不承认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可持续棕油认证,已成为东盟棕油出口的主要障碍。

他建议东盟应将相关问题带上国际平台,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坚持区域可持续性认证机制获得国际承认,以保障棕油生产国不被不公平对待。

“马来西亚的MSPO和印尼的ISPO本身就是非常稳健的标准。欧盟在寻求与东盟更深层次接触的同时却忽略这些标准,这种做法不一致。”

谈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他指出,东盟仍长期处于较大逆差地位,并呼吁成员国争取更公平的市场准入,尤其是针对清真认证产品和电动车电池矿产等高附加值出口品。

“中国从东盟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现在是时候让东盟国家,尤其是如马来西亚这样的中等强国,利用其战略性出口产品作为谈判筹码,以争取更优渥的条件。”

他强调,东盟在扩展对各大国的经贸外交关系时,应保持中立姿态,并指中立不代表被动或不作为。

“我们需要一种坚定的经济外交方式,真正反映东盟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利益。”

诺尼万迪指出,美国的新一轮关税措施,应促使东盟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并扩大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参与。

他说,这些贸易机制有助于东盟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同时开拓更广泛的多元化市场,东盟也应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并依托东盟经济共同体(AEC)行动计划,强化制度建设。

-马新社

订阅新闻

将我们的最新消息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